第346章 跨海通道(1/2)

作品:《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郑毅和朱功亮站在蓬莱港的码头上,望着北方广阔大海有些心中没底。

“皇爷,我们建设部从五年前,就开始派人勘察和设计,我朱功亮向您保证,这计划绝对没有问题!”

朱功亮满脸的热切,就差用手掌拍着胸脯子保证了。

但是郑毅还是满脸的为难,对他来说这个风险太大了。

朱功亮提出的计划,不是在半岛上要做什么事情,是要在渤海上打通南北两个半岛。

说白了就是要修一座桥,跨越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渤海海峡,这计划他穿越前泱泱种花家都没做到呢。

渤海过海通道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公里出点头,从蓬莱开始到有庙岛群岛,绵延差不多有七十公里,剩下的那一段大概有四十多公里的海峡,就能与南/京大连府最南端的老铁山连接上。

郑毅还记得后世提出这条海峡通道的时候是90年代,但是直到新世纪的二十年代,才堪堪被审批下来。

不是因为钱不够,当时的预算早已做的详详细细,三千亿资金就能修通,而且全是海底隧道。

但更多还是担心技术层面的问题,毕竟这条通道每天要通过的人数以万计。

稍微有点差池,那就会酿成大祸,甚至会让国家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但是这条通道有好处吗?那自然是有的!

起码将两个半岛的距离缩短了十倍有余!

若是走陆路,从蓬莱到大/连路程在一千六百多公里。

而这么走的话,距离只有一百零六公里,加上需要绕道的地方也不会超过一百二十公里。

郑毅和政务院商议复兴山/东半岛计划的时候,朱功亮就将这个计划给报了上来。

这家伙多年做营造建设有关的事务,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华如今的疆域。

指导和设计的桥梁、道路、隧道工程成千上万,徒子徒孙也是数以万计。

郑毅也知道他的想法,这辈子就是想多修建几座旷世的大工程。

其中就包括这条渤海跨海通道,也是他要修筑出来的第一座。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现在都属于大华的疆土,明朝廷想要再收回去那几乎是不可能。

但是摆在大华面前的就是,两地分出渤海两端,北直隶还掌握在明朝廷手中,他们打不通陆路通道。

只靠船运可以吗?当然可以,大华的海洋运输,在当前这个时代中,绝对是头把交椅的存在。

但是要想到便捷性的话,海路的船运,到底不如火车和公路运输,更没办法做到时刻便捷。

建设部倒是也提出了轮渡的方案,但朱功亮更想的还是修筑这条跨海通道。

也就是用大桥,将两座半岛连起来,从铁山到蓬莱一百多公里。

朱功亮提出这个想法,也是为了刺激山/东半岛的经济恢复,毕竟没什么能比个大工程更能让人聚集。

从中还能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甚至直接带动二产和三产超出想象的在这里扎根发芽。

当初修筑大陆通道,也就是从黑龙江直达东欧的那条铁路,就为沿线的凉州、北海、西伯等各府带去了大量的实惠,同时也有将近三百万百姓前往那边落户,极大的促进了西伯利亚地区和黑海沿岸的发展。

主意是个好主意,但郑毅最担心的就是技术跟不上,要知道主基地暂时还升不了级啊。

十个亿的能量对于他来说倒是不多,但都花在各地的建设和平民召集上面了。

如今别说十个亿,一个亿他也凑不出来,除非停滞各地的发展等他升级。

也就是如今的桥梁技术,顶多是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而已。

对于当前这个17世纪初来说,肯定是很高级的,但还是有些不放心。

“皇爷,咱真的有把握!每一个地点、每一条洋流咱都考虑到了才做的方案!”

看到郑毅还在犹豫,朱功亮赶忙掏出一大摞的图纸着急的解释说。

“老朱,我相信你!也相信你的规划,但就怕出问题啊,一出问题人命关天!”

“皇爷您放心,为了建好这座桥,咱们数百人考察论证设计,为了避免来回洋流和船舶通行,咱们在庙岛群岛先进行填造,将这些岛屿扩大甚至连接起来,只留下蓬莱水道、长山水道、北砣矶水道。”

“蓬莱水道的桥梁长度为七公里,离水净高度为50米,足够通过当前所有型号的船只;长山水道的桥梁长度也暂定为7公里,离水净高度为43米;至于北砣矶水道,就算填海之后也至少在12公里左右,海底下最深的桥墩差不多要40米左右,离水净高度设计是40米,这个高度也足够通过绝大多数的船只。”

“填海的规划您看这张图,第一个填海区域包括南长山、北长山、大黑山、螳螂岛、挡浪岛等,将其填海形成半开放的瀉湖,这座瀉湖还可以作为渔港和军港,同时在以后可以规划为旅游区。”

“这样咱们就不需要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最新章节第346章 跨海通道,网址:https://www.k2q.net/249/24988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