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刘循之守(1/2)

作品:《汉当兴

绵竹一夜之间城破地失,守城大将张任被俘虏,军督李严背主投降,士卒们四散而逃,有的流落于乡野中,有的则归于雒城里,益州刘璋从此失去了对绵竹的掌控权。

坐落在成都西北方向的雒城,是益州原本的州治所在,还是刘焉入蜀之后,才将治所迁移到了现在的蜀郡成都。

不过刘焉迁移治所的原因为何,一说是因为大火烧毁了府邸才会转移治所,另一说则是有相士为刘焉进言,称成都为龙兴之地益州气运所在,故而刘焉才会有迁移治所的决定……

至于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对旁人来说其实并不重要,无非便是广汉郡因此没落,蜀郡因此兴起罢了。

咦,少了一段!喜欢请大家收藏:(.zhaishuyuan.)斋书苑更新速度最快。

绵竹关拿下,不仅仅是打开了蜀郡的大门,也极大的补充了刘备军资问题。

别看之前张松搞来不少的粮食,可这战事一起人马消耗便会成倍的增长,再多的储备如果没有补充的话也是难以为继。

靠,又少了一段!斋书苑 .zhaishuyuan.,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但军粮再多无法破城陷地亦是枉然,刘备的时间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如果不能尽快的拿下雒城,给刘璋从南部诸郡征调援军的机会,那恐怕这益州之战将会变得旷日持久,对将来的局势有所不利。

所以在绵竹关打下来之后,刘备仅仅是稍作休整,便率领大军继续南下直扑雒城而来……

公子刘循,益州牧刘璋之嫡长子,性坚韧品端良,常年行走于行伍之中,与其父大相径庭故少得恩宠。

相比弟弟刘阐和父亲的志趣相投,刘循则更喜好武功军事,常年游离于成都之外,要么在南中平定叛乱安抚各部蛮族,要么就是在巴郡广汉北拒张鲁,总之甚少于父亲交流。

日,没法看了又少了段!一秒钟记住,斋书苑(.zhaishuyuan.)。

所以在刘璋一声令下,便急急忙忙从犍为郡赶回成都,临机受命统率两万大军驻扎于雒城防御南下的荆州军刘备。

本来按照刘循的意思,自己平白带着两万军在雒城看戏实属不智,就应当与张任汇合共同御敌,亦或者绕路偷袭荆州军侧翼,形成以多打少趁敌不备的情况。

可问题是他只是少主,上头还有个老子,刘璋想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除非刘循也跟李严一样的心思想要背主……

这也就导致绵竹关有张任李严等人驻守,而刘循则在二线的雒城布防,看起来是层层阶梯是的防御部署,但那也要看是在应对谁啊。

如果刘备大军粮草兵马充足,以威压之势进逼绵竹,那自然是可以梯段防守层层阻碍,静等南部诸郡的援军到来。

可眼下刘备的荆州军不到两万,竟然能节节克敌从涪县一直打到了绵竹关下。

这种时候,刘循却只能在坐拥梁万大军的情况下静静地看着绵竹关燃起战火而不能妄动,这种行为在他看来简直是可笑至极但是却有无可奈何……

如若趁着刘备立足未稳,集结重兵战于郊野,料想荆州军再怎么精锐也做不到以一当十的程度吧。

哪怕是说正面有张任顶着,刘循率部绕袭荆州军侧翼后方,这样夹击攻伐之下,刘备就算不败也定然落了士气无法再形成有力的攻势……

这么多种方法,偏偏刘璋一个都不用,也不知道他是被刘备这般神速破城势不可挡的样子给吓怕了,还是说有其他的想法,竟然选择了这样一个最不合时宜也最没用的战略部署,真的是让刘循头疼的厉害。

然而还不等刘循想办法去跟父亲刘璋谏言让其改变主意呢,在一夜之间绵竹关被破的消息就传到了雒城……

“什么!李严开城门投敌?张任将军下落不明?”

刘循一脸震惊之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个消息对他而言实在是太过难以接受了。

他这边前脚刚刚收到刘备抵达绵竹关下的消息,还在琢磨怎样才能尽速退敌保绵竹不失呢,却连一个安稳觉都没睡上,便收到了绵竹关已失的消息。

原本刘循觉得没有合兵一处会导致力量不够,却也从来没有想过绵竹关会告破的那么快那么的让人意想不到。

然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东州士人一脉的李严费观等人心甘情愿的做内应,这才会出现这等糟糕的状况……

此时此刻,刘循是深深觉得自己父亲吏治上有多么的无能,丝毫没有继承祖父那种政治手腕,能够完美的平衡两个派系,才使得益州本土士人一脉无限制的壮大发展,将东州士人给打压到了没有生存空间的地步,也才会有这般严重的后果。

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绝路上,又有谁会吃饱了撑的造反呢……

前有吴懿,后有李严费观,这绝对不是事出突然定然早有预谋。

刘循心中焦急不已,当下便向成都发信,一来是通报绵竹关告破的消息,二来便是建议父亲刘璋提防东州士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当兴 最新章节第七十八章 刘循之守,网址:https://www.k2q.net/70/7000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