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吴郡现状(1/2)

作品:《回到唐朝当王爷

杭州下雪了,立冬之后,飘了一天的小雪。网≥> 瑞雪照丰年,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堤坝工程,已经到了收尾阶段。给所有修堤坝的民工结算了工钱,派了朝廷送来的救济粮,放掉大半民工回家,留下一小半收尾工作。这被江南人形容为惠及千年的工程,终于要画上圆满的句号。

江南的人骂陈华骂的狗血淋头,但不能否认掉他修运河的功劳。

什么叫千年工程,就是和长城一样,能经历千年不倒塌。

外面的人以为江南人在吹牛皮夸大其词,但当他们有幸乘船经过绵延江南数州府北连江都的江南河道,看到两旁清一色碧玉垂柳十步一行,栽在水泥浇筑固若金汤的堤坝上,很难想象,就算整条长江的水都灌到河里,他们也绝对相信,堤坝一定不会决堤大不了漫过而已。但,有那么大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吗,答案是没有?

江南以后再无水患,并不是夸大其词,蓝田侯做到了。这句话,在长安,肯定要引来一场激烈的辩论。

结束了,一切都快结束了。敲了半年石头,整个人瘦了十公斤的程处默,终于可以好好休养身子。

他这两天,老爱往杭州城跑,还拉上情伤未复的杜荷。程处默是吃货,程咬金同样也是吃货,杭州城地大物博,西子湖特产藕粉晶莹剔透,是居家旅行必备美食,程处默想趁着回长安之前,扛一车回去孝敬他老子。

杜荷也买了许多东西,不过都是纪念品,就好比他去了西子湖边几个比较著名的寺庙,买了很多木牌写上名字挂在某棵姻缘树上。

早恋是痛苦的,未成熟的果也是痛苦的,碧波心的离开,对他的伤害很大,但愿天下有情人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是杜荷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孩子,彻底没救了,因爱生恨,连陈华都不好意思给杜构交代情况。

所有人都在忙碌收拾行装,程处默买大量吃的东西,杜荷专门买木牌买西子湖边有纪念的小饰品,胡账房忙着结算账本,老韩买了十支昂贵的玉簪子,还给家里的儿女定做了新衣服,江南的丝绸可是闻名天下,老韩顾家不会亏待自己家里的亲人。高宝藏偷偷买了几包江南特产小核桃,因为严宽老头喜欢吃果仁下酒,同时买了几个精美的瓷器,苏瑁院长有收藏的爱好,礼轻情意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唯独陈华最清闲,要送东西的人太多了,估计十辆马车的装不下来,回长安一切从简吧。

工地上的民工走掉大半,谢韫的教学受到影响。立冬后下雪,天气冷了,她索性就停了课。以后要给这群人上课,肯定是没机会了,最后一堂课的时候,谢韫第一次体会到班主任面对毕业学生,感觉岁月流逝老师这个职业永远在原点守候的失落,她眼睛红红的讲完了《千字文》,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然后跑出众人用茅草搭建的扫盲班,没看清路,一头扎在陈华怀里,她居然哭了。

以前谢家开设的学堂,都是那些有钱的人才能读的起书,谢韫第一次教的学生,是一群什么都不知道年龄比她大的人,但那些学生,很好学,很懂得尊重老师,他们亲手搭建了一个茅草学堂席地而坐听课认真,把谢韫那颗活泼的心撩拔成酸酸的。

哭过之后,谢韫很快恢复了精神。全世界,乡村教师是最美的,因为他们接触的学生是天下间最淳朴的学生。

“你越来越像一个教师了,一个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陈华一点儿也不开玩笑,他听过谢韫在茅草屋下讲的课,她一点也不怯场,也许和她性格有关,这个时代能够站在一群老少爷们面前教书的女人,谢韫绝对是第一个,况且她讲的特别好,百年教育世家的女子,哪一个拿出来不是满腹经纶的才女。

“我不过像一位教师,而你却可以让全天下的教师都佩服的五体投地。”谢韫很感谢陈华做出来的黑板和粉笔,格物院的人,难道都是一群疯子,只知道明创造的疯子,她都开始期待早一日去格物院开始新的生活,看看那里究竟生活了一群什么样的人。

陈华不想深入研究自己的人格魅力这个问题:“出去走走怎么样?”其他人都出去购买东西,自己实在无聊啊,干脆携美同行去外面玩几天。

“好啊!”谢韫答应的很快。

于是早有准备的陈华,把谢韫带上一辆马车,马车中用木炭作燃料放在铜盆中取暖,车中的温度很暖和,走进去,立刻让人感觉连耳根都跟着暖和起来。

车轮印在了浅浅的积雪上,留下两行平行的线条越走越远,一会儿就消失在风雪之中。

“我们去那儿?”车中的温度很暖,谢韫脸蛋都烫红了。

“去吴州,那是一个我很想去的地方。”来江南的第一站就是吴州,现在要走了,也得去看看那里灾后从建究竟开展到什么程度,吴州以前的刺史萧翼被调到长安当差,才上任的新刺史,陈华不熟悉,所以想趁着走之前过去瞅上一眼。

到吴州只需要小半日的路程,没怎么感觉时间在流逝,就到了吴州境内。

赶马的车夫是新人,找不到去吴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唐朝当王爷 最新章节第四十七章吴郡现状,网址:https://www.k2q.net/69/6923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