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外面天翻地覆与我何干

作品:《回到唐朝当王爷

秋冬两季,是枯水期,对修筑堤坝是很有利的事。>因为有朝廷的支持,各路官府大开绿灯,一切所用的材料,绝对是第一时间快补给,所以,运河边工地上的民工全部加足马力日夜抢赶进度,眼看着就快要到年底了,他们都希望修筑堤坝的工程能在年底前结束,这样就能赶回家和家人团聚。

不得不说,劳动的人民最美,他们这股干劲儿,传递了一种劳动美德,比起当年隋炀帝毫无理由征调民工修大运河弄得全国怨声载道,蓝田侯在江南征调十万民工修筑运河堤坝,相反得到的却是一片赞美。

从来没有那个征调民工的大官,会得到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的赞美之声。

的确,所有的民工都知道,蓝田侯是个体恤百姓的好官。

干活不是白干,每天有铜板可拿。修河也很随便,不会强行逼迫过度劳累,真正的把民工当人看,没有严管的吏目跟在身后拿着鞭子抽打,也不会要求没日没夜地劳作。甚至隔三差五还会休假,简直就是劳动者的福音。其实他们都不知道,就凭他们每天坚持工作银子,经过众多精通会计的官员统计得出,全国募捐得到的铜钱,的确过百万贯。这一数目报上去,顿时全朝堂鸦雀无声,文臣武将傻眼儿了,心里纳闷,怎么大唐朝的贵族,突然间那么有爱心了呢,以往就是要他们捐一个子儿都要哭闹一番。

不得不承认,这是有史以来,国库第一次获得那么多现银入库。同样,也让很多人心里面诅咒那个身在江南最好掉运河里淹死的蓝田侯,天生的马屁精,不费口舌,就打一方有难章,老李看也得看头痛,这还是小把戏,大把戏,陈华都不屑用,就好比他现在拼命向老李要钱,使劲地要钱,不要脸地要钱,老李一定会抱着脑袋头痛如裂。

当然,陈华知道,他这样做的后果,回长安,功劳肯定要被克扣大半。所以,不能让老李抓自己的把柄。

胡账房最近天天在算账,很少去打搅侯爷。他身为侯爷委派的席会计师,不能出一个子儿差错,大账目,一个子儿,就是万贯的出入,胡账房丢掉老命都可以鞠躬尽瘁死而无憾,丢侯爷的面子,比让他七十岁光着腚子围着运河跑都还要羞愧。

胡账房的敬业奉献,直接影响他为了算账,三天不离开房间,每日每夜和数字打交道。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算术是让人头痛的事,胡账房这样废寝忘食,让陈华很担心他的身板别累倒了。

于是,陈华苦心冥想,终于搞定以玉石作为珠子,然后用几条木棒,定做了一个算盘,并且写出算盘使用的口诀,教给胡账房,让他节约脑力劳动。

拿到算盘的胡账房,在摸透了算盘使用口诀之后,惊奇地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那是一个只靠五根手指,就能够算尽天下的领域。

那是一个可以在分分钟之内,就能算出某个庞大的数据。

比起工部专门算账的官员,手拿一张算盘可以顶他们十个人。

所有,胡账房,很爱惜地保管着侯爷拿给他的算盘,他还知道,侯爷回长安之后,会在格物院内开设这门功课,胡账房觉得可以让自己的孙子去学习,以后好继承他的衣钵。

算盘,只是一个简易的计算机。不能创造太多时代的东西,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还是能让它提前几百年面世。就好比工地上那些滑轮组成的吊装工具、抬动巨石的杠杆、方便运送物资的独轮车,只要是能省力省时的,陈华知识储备里面有这些东西,他都愿意分享出来。

世界并不是为一个人而改变,但自己,完全可以改变世界一角。

外面天翻地覆,与我何干,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于心无愧。

这是陈华继中秋之后,养成的独立思想。
本章已完成! 回到唐朝当王爷 最新章节第四十一章 外面天翻地覆与我何干,网址:https://www.k2q.net/69/6923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