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出师不利(2/2)

作品:《山野神农

上等人付出行动;中等人用脑算计;下等人用情绪处理。

人生三境界:纵横捭阂,合纵连横,无中生有。

耿家建知道,人就是这么一步步地成熟起来的。

他还记得初中时学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屈原和渔夫的对话。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内心可以坚持自我,但是与人交往,还是要学会审时度势。

耿家建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

耿家建听说,所谓的为人处世之道,就是如何做人,怎样适应社会需要的简单道理。

这个为人处世之道,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看似很简单,实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要学会为人处世之道,诗情画意地行走人生之路,还真不是一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人间万象和人生百态,只有学会并掌握好为人处世之道的技巧,才能在处理社会工作和人际关系上,如鱼得水,愉快畅游;反之,则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浅浅的感悟,深深的震撼。为人处世之道的奥秘无穷,它是关乎人生质量的一大学问,需要用一生来学习运用,更需要用你的真心来经营。为人处世之道,其实也是每一个人思想行为的外在表现,具体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行为的为人处事上,是一种如何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风格气度。

人生活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肯定会经历林林总总的或大或小的事情,然而,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的。但是,为人处事一定要真诚,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生活里的真,学会如何去面对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让真善美流淌在自己的生活行为里。

什么是“真”?

现在的好些人,仿佛越来越不懂什么是真和假了,那是因为一些人太急功近利了,于是变得很浮躁,他们不懂得怎样的去生活,才是“真”生活。

一切美好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刻意的为难别人,不去挖苦诋毁别人,更不要侮辱别人,能够真心善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就是一种善良的行为表现。

一个人如果有一颗善良的心,时刻会让周围的人感觉到亲切、幸福、温暖的,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善良,是否有爱心的标准。那些善良和有爱心的人,乐施好善,并不是说他自己一定要多么富有时才会去想到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他们常常不求自己能为社会,为他人贡献多少,只求一点绵薄之力能为他人解得一时之忧。他们往往给别人的关爱温暖,比别人期许的更多,并且很快乐的用心去做。

有些人可能不太明白,有时,你的一点点善意的付出,就能结出一个善果,使你的生活因此而变得精彩纷呈。

有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也的确是如此。如果你拥有了一颗真诚善良的仁爱之心,就不会总惦记着自己是如何的不幸,也不会对生活给予自己的那些馈赠总是感到不满足,就不会感到自己生活得不快乐了。

也许,你之所以会觉得自己如何的“不幸”,那是因为你不能正确面对人生成败得失,缺乏淡泊名利之心,无法乐观的面对真实的生活,不懂得欣赏生活。

什么道理都懂,可是还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很多人的困惑。

耿家建也算是经历过挫折的人,也许这些挫折对于那些命运更加坎坷的人来说,还真是算不了什么。

但是,耿家建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人呀!

就像是在村委的会场上,他还是善于把握别人大的心思的。

就是这样,你可以不害别人,但是你必须知道有没有人要害你。
本章已完成! 山野神农 最新章节第228章 出师不利,网址:https://www.k2q.net/52/5225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