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到底是谁的错?(3/4)

作品:《北宋大法官

状告发运司,收刮荆湖南路钱币,导致整个荆湖南路陷入钱荒,弄得百姓是苦不堪言。”

楚怀点点头道:“是的。”

张斐问道:“你能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吗?”

楚怀道:“这事要从熙宁三年说起,熙宁三年、四年,咱们荆湖南路粮食欠收,于是发运司就让百姓以钱代粮。然后又从其它地方,运送粮食来荆湖南路贩卖,以求平衡当地粮价。”

张斐道:“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司马光他们也都很困惑,这真的好事,莫不是耽误了你这大粮商收刮百姓的机会?

楚怀却道:“可不是什么好事,楚某与官人算这一笔账,朝廷先是收税收走一批钱币,然后贩卖粮食来荆湖南路,这又收走一批钱币。

但是等到熙宁五年、六年时,咱们荆湖南路粮食丰收,可发运司也不从咱们这里买粮食,而是收走咱们荆湖南路的粮食,去潭州等地贩卖,用赚来的钱,跑去淮南去买粮食,因为那里离京城近,可节省不少运费。

咱们这南边本就缺乏钱币,这几年下来,荆楚,福广的钱币都被朝廷给收走,然后用到江淮地区去了。”

张斐问道:“按照你的说法,这钱币减少,货物增多,那货物一定会变得非常廉价吧!”

“可不是么。”

楚怀道:“江淮的粮食卖到几十文钱,可咱们荆湖南路的粮价,却已经跌倒十文钱,因为只要江淮丰收,那发运司就肯定不会上咱这里大量买入粮食,因为运费很贵。除非是附近地区有地方缺粮,他们就会低价买些,然后高价卖去那边,结果发运司拿走更多的钱币,咱们荆湖南路的钱币是越来越少。”

张斐问道:“如此廉价的货物,不会吸引商人去贩卖吗?”

楚怀哼道:“商人哪里敢来,我不是说了么,发运司经常从荆湖南路收走粮食,然后就卖去附近其它地区,这本来是商人干的活,如今商人根本不知道发运司会将粮食卖去哪里,无利可图,还有很高的风险,他们根本不敢花钱,现在很多货商也都跑西北去了。

而当地一些地主要改种桑树,茶树,给货商卖去西北地区,但官府又不允许,我们种这么多粮食,卖不出去,有什么用。

这个均输法就有问题,如果大家都丰收,那谁离京城更近,谁就占便宜。”

韩琦抚须道:“其实问题不在于发运司就近购买粮食,而是在于商人在变少。”

富弼点点头,“可只要官府做买卖,这个问题就不好解决。”

吕公著喃喃自语道:“难怪西北地区的税入是在成倍增加,原来均输法也在推波助澜。”

西北有对外贸易,有盐钞,有盐池,有官府政策,有成熟的公检法,还有马家解库铺这个强大的民间金融机构,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东南六路,原本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现在朝廷一家做大,商人不全都往西北跑,商人就是要赚钱啊。

张斐又照例问道:“你是否有证据,证明这一点。”

楚怀道:“咱荆湖南路缺钱币,已经是非常严重,官人就是随便去荆湖南路找个人来问问都知道,商税肯定也在减少。”

张斐点头笑道:“我待会会去找人问清楚的。”

接下来就上来几位商人,但说得也都相差无几,简单来说,就是发运司一家独大,导致东南六路的商人积极性是大为减弱,市场也是一片混乱,大家手中的货物都卖不出去,亦或者自己跟发运司冲突了,结果货物只能赔本往外面卖。

还有就是一些腐败问题,但这是近两年才有的,原因就在于,商人减少,导致生产方面的商人都得指望发运司,那这里面就必然产生腐败。

等这些商人一一做供后,张斐便传来第一个出席作证的官员,乃是三司盐铁判官何宁。

张斐问道:“何判官,根据我们所知,你从熙宁三年至熙宁六年,曾在两浙路担任转运判官。”

何宁点点头道:“正是。”

张斐道:“刚好那段期间,均输法初在两浙路施行。”

“是的。”

“那么根据你所观察,均输法在两浙路执行的如何?”

“执行的非常不错。”何宁点点头,道:“应该是为朝廷省得不少钱财,也确实减轻了许多百姓的负担,但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这还得问发运司。”

张斐又问道:“可是转运司掌控着税收账目。”

“是的。”何宁点点头,又道:“但发运司是直属朝廷的,不归地方转运司管,大部分钱也都是国库直接拨给发运司的,只是期间朝廷有几次下令,让两浙转运司拨钱给发运司,作为籴本,但数目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转运司不是很清楚他们发运司的情况。”

张斐道:“那从两浙的税入来看,这均输法可有起到利好的效果。”

“呃。”

何宁迟疑了下,“其实方才那位余员外说得不错,当地税收确实是在年年降低,主要就是因为商税降低不少。”

张斐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宋大法官 最新章节第729章 到底是谁的错?,网址:https://www.k2q.net/257/25794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