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通过拔萃试,任职进奏院!(1/2)

作品:《幽玄轮回劫

进士科考放榜当天,朝廷尚书省就公告,由于朝廷和国家急需用人,因此今年拔萃提前在正月十五日开始举行。

这样一来,恩奈、阿里戈和刘中兴等进士及第根本没有时间,庆祝自己人生的成功,他们马上投入拔萃试的复习和准备。

拔萃试是朝廷录用官员的入职考试,通过这个考试才能成为委派为朝廷命官,获得朝廷的俸禄、待遇、职责和权力。

参加拔萃试人员为当届进士、历届进士或者朝廷推荐参加拔萃试等人才。

拔萃试的考试内容分为,面试及口试、笔试及实操等两部分。

考试内容为:俊士、问策、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

俊士科目的内容是,让具有道士知识的审核官对参考学员进行面相、体检、行走姿态、声调、反应、体力等方面的测试,通过俊士科目考试的人才,才能进入往下的科举考试。

因此,相貌丑陋、身体残疾、体弱多病、反应迟钝的人,在俊士科考中肯定被最先淘汰。

问策科目即口试,是考官通过问答方式,测定考生的组织语句、表达意义和观点等,测试考生的口才能力。

明经属于笔试,考核考生对四书五经等必读经书的记忆和熟悉程度,考察考生对一般经书释义、分解和理解等阅读和思考方面的能力。

明法属于笔试,考核考生对大唐法律及法规记忆及熟悉程度,考察考生对法律在立法原则、司法程序、案件审判、罪行认定、量刑及执法等知识的熟悉程度及实务操作能力。

明字属于笔试,考核考生对文字的认识、释义、书写等方面的能力,兼考考生在绘图和绘画上的能力。

虽然汉字经历了秦始皇的文字统一运动,但是华夏各地文字并没有因此完全统一,因此一意多字、一字多音、一意多音等情况在民间仍然非常严重,华夏各地之间文字和语言交流仍然非常困难。

为了加强各地人民文化和信息交流,为了文字和语言统一获得了更好通用的成效,历朝历代确实做很多工作,但是到了汉朝汉字(即汉朝正统字)仍然与地方土俗字、异体字、通假字和简化字等处于并用状态,而且各地方言和土话仍然大行其道。

因此,在文字的认识、释义、读音、使用和书写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到了唐朝汉字书写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在西汉之前,文字书写工具是刻刀,书写的材料是竹木材料、石料、骨材等,字体为篆体及隶书,做官的读书人成为刀笔吏!

东汉之后,由于朝廷文书传递量大,而且信息交换非常频繁,因此轻便的蔡伦纸张被朝廷认定为朝廷文书的书写材料。

毛笔和刻刀是同时产生的书写工具,使用硬质材料书写的时代,文字书写程序是,先用毛笔将文字描绘出来,然后再用刻刀将文字阴刻成型,最后在文字上涂上丹砂等天然染料,这样才算写好一个字。

至从纸张被朝廷指定为文书材料后,毛笔和墨水成为了唯一的书写用具,这大大提高书写效率,此时的书写者被称为文人墨客!

为了进一步提高书写效率,文人墨客改变篆体和隶书曲折婉转书写方式,才有横平竖直、点勾撇捺的简约笔法书写汉字,到了唐朝已经发展成熟了端正严谨的楷书,简洁流畅的行书,以及形神兼备,自由奔放的草书!

因此,在没有实现绝对文字统一,而且方言盛行,文字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的唐朝,读书人要完全掌握文字、语言、书写和作文,仍然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此,明字科考非常必要。

明算科考的考试内容是,考核考生在数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能力,背诵九九乘法表、九章算术等计算定法,考核考生掌握称重计量、升斗计量、土地丈量,以及山川、河流和地形的测绘和计算方法的程度,同时测试考生在使用算盘,使用各种计量工具的操作能力。

通过以上考试的考生才能成为朝廷的录用人才,因此,在唐朝能够通过进士考试和拔萃试的人,他们绝对是具有真材实料的大人才,大全才!

由于恩奈和阿里戈出身商业世家,因此他们对法律、数学、口才和交流等非常熟悉,而刘中兴是老考生,以及刘存良的关门弟子,因此他们对俊士、问策、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科考内容非常熟悉。

正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恩奈、阿里戈、刘中兴在朝廷尚书省考试院参加拔萃考试,他们都以甲等及第的优异成绩通过拔萃试,韩铁关也通过拔萃试。

拔萃试放榜后几天,朝廷门下省录用官找恩奈、阿里戈、刘中兴谈话。

这个录用官叫李贞德,五十多岁,身材瘦小,脸色阴沉,他是门下省平章事次郎!

唐朝采用三省六部的组织机构管理朝廷和整个帝国。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直接领导和管辖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等朝廷的最高机构。

门下省是皇帝问政和资政的主要参谋部门,也是皇帝监督朝廷官员,收集朝廷及民间情况的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幽玄轮回劫 最新章节第112章 通过拔萃试,任职进奏院!,网址:https://www.k2q.net/255/25515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