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东洲都督府(1/2)

作品:《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五月二十三日,郑毅集合主要部属,在南海镇召开会议,升南海镇为南海城,作为东洲中心。

东洲分为三个大区,分别设置为苦北、苦中、苦南三县,辖制北部、中部和南部。

北部的治所设在华夏镇,改名为华夏城,另外将中原镇改为中原城,都归属于苦北县统辖。

下辖炎帝镇、伏羲镇、大禹镇、尧帝镇、舜帝镇五个镇,另有吉里迷人部落五十七个,与苦中县的边界就划在中原镇南部三十里的地方。

苦北县合计有民七万五千三百六十四口,由刘可担任首任知县,并设立苦北军五千人驻守。

中部以江南镇为中心,改名为江南城,辖域向南到蒲拉姝港改名的岭南城南部二十里。

辖制西海岸到波罗河卫广大地区,其中华胥村、有巢村、女娲村、奥屯村以及蒲垄木城全部升级为镇,其中女娲镇一步到位升级为女娲城。

苦中县三城加数个镇,辖域面积属于最大,辖民十一万七千八百六十一口,由刘默任苦中县知县。

另外苦中县驻军五千一百人,分布江南城、岭南城和女娲城三地。

自岭南城向南属于苦南县,苦南的中心就设置在南海城,管理南部一整块区域。

如今有民十万八千九百六十三人,同时作为东州都督府辖地,东洲都督自然是郑毅兼着了。

在苦南这边共安排军队一万一千三百人,重点建立以火器营为主的陆军部队和水军。

苦南县令是李然,同时兼任东洲都督府从事,其实就相当于东洲最高民政长官了。

李然和刘可是最早跟着他的人,也是最早独自担当的手下,他们管理郑毅放心。

在这个架构之下就是设立都督府的从属部门,分别为工业制造部、轻工生产部、农牧食品部、金融货币部、经济贸易部、财税管理部、建设工程部、土地资源部和生活保障部九大部门,分别统管如今东洲的各项产业。

同时这些部门在苦北、苦中、苦南三县也设立分支机构,以及直属于东洲都督府华夏的金融机构,比如钱庄、货币印制厂,协力全面在东洲岛推动市场化的经营制度。

对苦夷岛的土地鼓励开荒种植,已有的土地按照当初开荒标准进行分配,按家庭为单位种植。

其他的各项产业均实行有偿劳动的制度,管理者和从业者均是领取工资的。

其实算下来,除极个别的之外,大多数产业还是属于郑毅这个都督府的。

毕竟当初建立的时候,投入成本的都是郑毅,一应发展也都是他负责。

民政这块安置好,郑毅开始规划军事方面的安排。

军事完全直属于都督府,也就是他的直接管辖。

王昆山作为东洲军指挥使,统管所有的军事力量。

康红姑作为东洲军副指挥,协助管理日常训练和作战部署等任务。

刘大山作为东洲军指导员,协助管理装备、后勤保障、思想健康工作。

东洲军下辖步军营战士两万人,包括长枪兵、刀盾兵和弓箭兵等兵种。

下辖骑兵一千五百人,大部分还都是骑着鹿,得尽快给他们配上马匹。

下辖火枪兵和炮兵五百人,只能算作步兵,这属于嘎新的兵种。

未来还要建立水军,如今的水军暂时就是步军坐上船兼职水军。

东洲这边作为第一个完整建制的地方,属于是郑毅的第一块地盘。

在这里他可以尽情的发挥,让这块地盘能够好好的发展。

甚至未来还会去倭国、李朝,甚至到南洋、美洲去。

南海城,建设的速度飞快,毕竟几万人的建设团队,很快就有了城市的雏形。

郑毅没有安排建设城墙之类的,城墙这东西未来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反而会限制发展。

在这段建设的时间中,郑毅对岸上那边也做了一下体制规划,首先就是设立岸上的关外大都督府,郑毅又给自己的官升了一级。

将内外三江大都督改为了关外大都督,这样只要是辽东以北、甚至长城以北的地区他都能插手。

至于怎么插手到时候再说,说不定等需要个更高职务的时候,他就给自己封皇帝也说不定。

关外大都督的驻地暂时设在商汤镇,升商汤镇为商汤城,主管黑龙江下游的诸多地盘。

也是将那边划为三个区域,最北边就是山丹族生活的区域,以及更北方还没涉及到的地区,这里叫做镇远县。

原来王天雷盘踞的敷答河到福山卫那片儿,规划为夏州县,如今人数也是最多的,差不多有五万多人和诸多当地部落。

葛林卫和商汤城东西两岸和南北两边的地方全部化为商州县,管理中心就设在商汤城。

人数现在已经有四万多人,直逼夏州县的人数,但是这些人数肯定还是不够的,就算十万人在那片区域也算不上多。

这边耽搁了一个月,岸上那边也折腾出的动静不小,李源听他的吩咐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最新章节第136章 东洲都督府,网址:https://www.k2q.net/249/24988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