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追随》更得太慢了。那么,解释下。(2/2)

作品:《KOF的遥想

味之城”。

16世纪和17世纪的文学作品中之所以总是不厌其烦地提到粪便问题,正是以揶揄的方式说明当时的朝臣连个方便的地方都没有的尴尬局面。既然如此,于是大家便在壁炉、门后、墙上和阳台上随地大小便。宫中甬道的每块石头上、宏伟的迎宾台阶上到处是大小便。1578年,亨利三世实在受不了,便下令起床之前把宫殿刷洗干净。1606年,亨利四世在圣日耳曼离宫居住时曾下令禁止一切不文明的行为,但就在颁布禁令的当天,小王储就因为冲着自己房间的墙壁撒尿被抓了个正着。路易十四为了解决凡尔赛宫、卢浮宫和枫丹白露宫到处是大小便的问题,只有采用一个办法,那就是轮流搬家。每月搬一次家,人们糟蹋这一处时,清扫另一处。19世纪的反日耳曼风潮中人们总是谴责日耳曼人不开化,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帕拉蒂娜王妃发现法国宫廷如此肮脏时表现出的惊恐就在情理之中了。她在给汉诺威的女选帝侯的信中写道:枫丹白露的人“随地屙屎,街上粪便随处可见”。

城市污秽不堪,人们的个人卫生状况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倒退。人体禁忌观念的产生和梅毒、鼠疫等疾病的出现是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16世纪的医生们认为,水会削弱器官的功能,并使人体暴露在有害空气中,如果水渗入毛孔中会传染各种疾病。当时甚至还流传着一层污垢能抵抗疾病侵袭的说法。因此,个人卫生只能采取“干洗”的方式,即用一块干毛巾擦身。

17世纪的文章建议儿童用白布清洁脸和眼睛。因为用水清洗有损视力,会引起牙病和感冒,使脸色苍白,而且对天气的冷热更加敏感,根据法国人乔治维加雷洛的调查,欧洲的上流社会在个人卫生方面也拒绝用水。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最爱干净的贵妇人每年也仅洗两次澡。而路易十四本人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地沐浴。

从古罗马留传下来的公共浴室时代全民洗澡的辉煌不复存在,而肮脏的躯体被看作更能接近上帝。圣亚伯拉罕50年不洗脸,不洗脚。圣西蒙任蠕虫在他溃烂的伤口上拱动而从不清洗,圣尤拂拉西亚进了一座女修道院,里面有130多个修女,她们从不洗澡,在中世纪修道院只准许修士一年洗2次澡,在著名的克兰尼修道院中一共只有3条毛巾。圣伯努瓦修道院的院规规定,即使病人的病情需要入浴,审查手续也非常严格,尤其是对身体强壮和“年轻”修士更为严格。不洗澡成了圣洁的象征。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把那些有足够勇气不洗澡的人册封为圣人,亨利四世的母亲一辈子不洗澡,被册封为圣女阿涅丝。

另外也别以为罗密欧朱丽叶就餐时就和电影里一样彬彬有礼地拿着刀叉吃饭,事实上,用叉作餐具是18世纪中期以后的事,之前都是用刀将食物割开用手爪着吃,单独的餐具、盘子和杯子的使用也是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的,人们在喝汤时用同一只器皿,而且大家用一个酒杯喝酒。在13世纪以前,欧洲人在吃东西时还都全用手指头。在使用手指头进食时,还有一定的规矩:罗马人以用手指头的多寡来区分身份,平民是五指齐下,有教养的贵族只用三个手指,无名指和小指是不能沾到食物的。这一进餐规则一直延续到16世纪,仍为欧洲人所奉行。

(这几段多出自《厕所的历史》,大家可以了解了解,知道历史的真相。)

;
本章已完成! KOF的遥想 最新章节有人说《追随》更得太慢了。那么,解释下。,网址:https://www.k2q.net/199/19964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