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与往不同(1/2)

作品:《明末之新帝国

刘家造反成功,华夏军也都成功的建立了华夏帝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就结束了,这一切只能说是刘家巅峰时代的开始。

刘氏王朝,再次出现,而且是大一统王朝,不是偏安小朝廷,此为东汉灭亡后的第二个强大刘氏家族。

刘远桥自称汉光武帝之后,然则所有人皆知,其与皇族毛的关系都无,不过一胶州打渔佬,刘远桥亦偶一提之,不好意思多提。

而他们所要面对的问题,还是一样的多,有些事情丝毫不比以前轻松。

在以前,他们所要考量的就是,如何打败明军,从朱家手上夺取天下,取而代之,但是现在,他们所要考量的,就是如何就是统治这一片天下。

自古就有一种说法,这叫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对于这些帝王来说,打下了天下,如何让天下,千秋万代,同时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刘远桥枭雄之才,既然夺取了天下,现在所要考量的就是,制定出一套制度来,让他刘氏的江山,世世代代传下来。

在历朝,守江山之中,最为害怕的还是自己夺取了天下以后,在自己千秋万岁以后,转眼就让自己的权臣,夺取了天下,这也是皇帝最为害怕的。

但是害怕归害怕,有一样事终究是不变的,这就是皇帝必须要大臣作为辅助,因为皇帝就是再能干,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像朱元璋那样的工作狂,真心没有几个。

自从千余年前姜尚加上周文王的组合,突然崛起起来,历朝历代,就流行皇帝以宰相带领文武百官,统驭天下的组合。

自从姜太公起,丞相这官职正式的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文武百官之首,在历史上,一个贤相可以兴国安邦,也可以力挽于狂澜即倒,而如果是奸相的话,则是祸国殃民。

大明是在大元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元帝国就饱受了权臣和丞相权大之苦,权相轻言废立。

朱元璋在吸取了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后,在弄死了胡惟庸以后,说什么也都不肯再任命丞相之职了,因为丞相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对皇权有太大的威胁,把他的权利分给了六部尚书。

所以胡惟庸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了,虽然在大明其后的二百多年,一直都有内阁首辅,领导文武百官,辅助朝政,但是首辅就是首辅,有人称之为首辅、阁老、相公,就是没有人称之为丞相。

其实这也就是把丞相的权利分给了六部,分给了内阁而已,就相当于把一个人的权利,分给了数个人之多。

但是这些文官也不是白搭的,他们很快就开始扭转的形势,并且利用百官,变成了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结局。

大明的政治体制,就是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居于禁中,拱垂而治,百官则是守牧天下,称得上是最佳的组合,也是深入人心的做法。

因为在历朝历代之中,难免会出现昏君,难免会出现权臣,这些都是会造成国家灭亡的因素,但是巨大的权力分给了内阁,分给了六部,想要造反,这就难了,果不其然,大明两百多年,也都没有出现权臣威胁到皇权的地步。

但是这样子做也是有弊端的,大明的内阁制度,虽然是没有单个权臣威胁到皇权,但是却是整体的仕权威胁到了皇权。

到了后来这几十年,基本上都是皇帝的权力被困在了京城,称得上是政令不出紫禁城,皇权不下县,没有办法,文官挟持了整个文官集团来对付皇帝,皇帝除了依靠太监,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刘远桥欣赏大明朝的长命百岁,却不欣赏大明朝的皇帝,被逼到穷困到如此的地步。

要知道刘远桥可是知道,大明的民间是多么的富有,皇帝想搞点钱都多么的难,最好的比喻就莫过于万历皇帝了。

民间富裕到了极点,皇帝也知道很多地方富得流油,所以派出太监去收税,结果就激怒了整个文官集团和乡绅集团,他们明着暗着来反对,把皇帝这种行为,说的是天怒人怨,横征暴敛。

这可是把万历皇帝搞得狼狈不堪,下不了台。

刘远桥他就在冷笑,这些天杀的狗官,其心可诛,毒怨到了极点,他们横征暴敛就是可以,皇帝收点税,就是天怒人怨。

皇帝搞点小买卖,就是与民争利,搞的皇帝只能够依靠皇庄那一点收入,如果不是有派出太监去收钱,都不够用。

这一套如果要用在刘远桥身上,却是行不通的,如果别的皇帝,会顾忌脸面,会顾忌别人说什么与民同休,与民争利,但是这些话,根本就奈何不了刘远桥。

民间有多富,有多么有钱,他一清二楚,至于说与民争利,他们这样子收税,也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与这些乡绅争利。

刘远桥他与大明朝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对于利益的看重看得比任何都重,以至于有官员忧心忡忡的说道:“大华夏就是要学元朝的做法,要把国家的税务包给色目人,由他们包下来经营了。”

据说当年的蒙古皇帝,就是不知道如何收税,收的税非常的少,而狡猾的色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之新帝国 最新章节第963章与往不同,网址:https://www.k2q.net/173/17320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