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兴顺(1/3)

作品:《重生之全能网红

先这样让对方把广告刊登了,再看看“广告效果”如何?

如果真的能明显增加房子销量,大房企肯定会心甘情愿的再继续在你这“子报”上刊登广告的。

总之,钟任也是急了,各种能想到的手段,统统都给它用上了。他也有种“预感”,如果“子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他顶多当两年的“子报”总编辑,就要“毕业”了。

现在仍在位上的时间,他有什么“好招数”,或“坏招数”不敢尝试的?!

钟任在“子报”的“总编辑”位置上,不能不说,他真的是“兢兢业业”,惮精竭虑想要把这份报纸弄好。

但“子报”创办的头一年,效益那是真心的糟糕无比。

之前最乐观的预计,是“亏损3个月”后,就可以实现收支平衡了……再之后,就进入到了快乐的收获时节。

哪里想到,这个“收支平衡”的过程,居然持续了整整一个年头了,还是在亏损。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报社的投资那是“花钱如流水”啊。换言之,报社一整年下来,都在承担着“子报”的亏损。

“子报”本身就不盈利的,当年它所产生的亏损,都由报社来“买单”了。

难怪报社的员工们有很大的意见。

李社长的各种“黑”历史都被翻遍了,接下来就轮到“钟任”。钟任到报社的时间不算太久,而且之前他都担任着部门的“副职”,不算什么大.权在握的人物,所以他在报社阶段的“材料”较少。于是报社的员工们,就发扬了记者的职业习惯,勇于去挖钟任在“基层”那十年间的“材料”。

总之,这些报社的家伙,都有点闲,放着编报的正事,最感兴趣的却是“编排”李社长和钟任这两位“罪魁祸首”。

钟任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苦苦支撑着,一门心思想着如果“扭亏为盈”。

能够想到的,能够从其它同类型的报纸上“吸取”的成功经验,钟任那是毫不犹豫就采纳。

如此这般,死撑了一年又3个月之后,靠着一些本地大房地产商担当“回头客”,在“当代都市晚报”上投放广告,这份“子报”居然开始“收支”勉强维持“平衡”了。

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阶段呀。

首先要“收支平衡”,报社不再亏损,钟任的“子报”总编辑的位置才能“坐稳”。否则,随时有可能被“临阵换将”。

李社长也算是有足够魄力的了,在连续亏损了15个月的情况下,仍然给予钟任最大限度的支持,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另外,这类报纸也确实找对了“路子”了,专门的去开拓小市民的市场。

经过一年的沉淀时间,由普通小市民自发“订阅”这“子报”的数量,逐月递增。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基础前提在,本地的大房地产企业,或者外地“进驻”到本市的“大房企”,他们尝试着在这份“当代都市晚报”上投入楼盘的广告,居然对“楼盘”商品房的销售,起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如此一来,它们继续在“子报”上打广告,充当“回头客”的动力就更足了。真心是积极热情的投放各式各样的广告。

首先,就靠着那些“房地产”的广告,“子报”逐渐的实现了“收支平衡”的可喜转变。

实现了这关键一步,不再需要报社“亏损”来支撑“子报”了,钟任才好去开拓其它“商家”的广告来源。

至于“子报”的发行量,钟任反而不怎么担忧。这份毕竟就是一份“小市民”们爱看什么新闻,“子报”的记者就“采写”什么新闻,而“编辑”呢,就专门挑选“小市民”喜欢的“自由来稿”,予以刊登。

有时候编辑记者那没那忙碌了,也会“策划”一些吸引小市民的招数。比如说,每天开设“半版”以上的“市民热线”的专档。

在那样的一个“专栏”中,主要从“小市民”打来的反映问题的“热线电话”中,挑选出具有吸引力的话题,予以刊登。然后,由报社出面,去联系相关的部门,询问解决市民关注的这事儿的解决方案。有时候短时间无法解决的,“子报”方面还会持续的予以“关注”,追踪报道。

总之,为了办好这样的一个“热线栏目”,“子报”专门为这样一个“栏目”配备了3部固定电话,用来接听小市民的“来电”。

固定电话,当然很便宜。但那不是重点,关键的是在“人员”的配置。3部电话就得配3个专门的“接线员”,来负责接线,录下广大市民的“诉求”。

这3个额外工作人员的每月工资,就得发放不少。所以说,不是不想多设几部“热线电话”,是人员成本实在有点高。

这还仅仅是“子报”的半个版面到一个版面的“热线电话”,就得占用如此数量的人力成本,整个“子报”,固定的每天出版36版以上,那人员的配置,还能少得到哪里去!?

因此,“子报”一天不实现“收支平衡”,那就一天得“赔钱”,那都是真金白银的赔钱出去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全能网红 最新章节第401章兴顺,网址:https://www.k2q.net/155/155587/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