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新环境(2/3)

作品:《重生之全能网红

任之前发表的文章有很大的比重都是“理论”方面的。因此,首先安排他到“理论版面”去当专职的编辑,也算是“人尽其才”嘛。

说是一个“理论.部”,除了正副的两位负责人外,只有两名普通编辑。钟任到来之后,因为他是落实了“正科”级别的,另外那名普通编辑没有,因此他就顺理成章成为了这个部门的第3号人物了。

这种情况下,该部的正副两位已经到到退休年龄了,一旦要提拔,肯定是钟任能迅速的上位。

大报社的社长其实挺看重钟任,把他放到那样一个“负责人”快到年纪到“点”,换人机会最大的部门,就是有“考.查”钟任的意味在里面。

如果他做得好,令社长感到满意,提拔他当个“部门”的副职,也是可以考虑的。如果工作不出色,甚至是干得糟糕,那就算看在“广电”的老领.导面子上,不让他那“弟子门生”坐冷板凳,也不必安排更重要的位置给他了。

钟任算是经受住了社长的考核。短短的两年多不到三年时间,社长就替他申报下来了“副.处”的级别。公示顺利完成后,钟任就非常光荣的成为了“理论.部”的“副职”了。

当时该部的“正副职”都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了。

钟任如愿的担当了该部的“副职”。而正职,则从“文艺.部”的一位“副职”中提拔了一人,调到“理论.部”当正职。

虽然一个部门才几个人,但钟任好歹把这个“级别”又提升了一级了。

另外,当普通的编辑,一般只有自己写的稿子,容易刊登出来。当了“部门”的“副职”以后,一周起码有一版的“理论版”可以让他来负责文章的“审定”。

自此,才称得上真正的“大.权.在握”。

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似乎这样的一点小小的“权.力”,压根就不值一提吧?!

那是不懂那个时代,大报社所具备的“影响力”。

在那个年代,许多媒体平台都还没有兴起。报纸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因为它的“发行量”大嘛。

这只要看当年大报社的“广告收入”,竟然比电视台和电台加起来的“广告收入”,还要来得多——就可以看出当年“报纸”的影响力了。

后世随着手机的普通,年轻一代习惯了“移动”之类新媒体了,报纸作为传统的“媒体”,受到的冲击才是最为巨大的。报纸“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锐减”,关注度断崖似的下跌……但报社以前累积有“底蕴”(说白了就是还有钱),也尝试着创建了一个“综合的新闻网”,企图在“新媒体”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那都是“后话”了。

当年“大报社”的影响力超强,尤其是下边的各级单位,都非常给面子。因为知道上边的大领.导们都有看报习惯,特别关注这大报社出版的“日报”。

如果可以在这大报纸上刊登自己的“工作消息”,能在“上峰”眼里留下好印象。

如果能在大报纸.刊发自己的理论文章,也能在“上峰”们的眼里,留下理论水平极高的评价。

那就不得了了。如果“上峰”中哪一位特别赏识你的文章文笔,以及理论水平,那这等于“铺设”了一条升迁的“捷径”。

正因为有着上述的“深层次”的考量,那个年代,不知道多少人“削尖了脑袋”,一味想着能在大报社“日报”的“理论版面”,发表一些文章,好吸引别人的“眼球”。

更准确来说,普通读者看不看你的这些文章,创作者也懒得过问,只要“上峰”关注到了,并且认可了你的“理论水平”,那就算是最大收获。一切了。

钟任就在那个看似“不起眼”的位置,勤奋无比——既勤快的自己写稿赚取可观的“稿费”收入。还勤快的替一些底下的大大小小的“一把手”、“二把手”刊登理论文章。

如此一来,钟任送出去的“人情”颇多,广结善缘,他的“人脉”也随之日渐“丰沛”起来。

比方说吧,下边一个县里的王姓“二把手”,为了发表一篇理论文章,就曾亲自携稿,驱车前往报社,找钟任帮“刊发”文章。

一开始那个“王姓二把手”,也不认识钟任。还是听朋友谈及,大报社“理论.部”两位负责人中,数“钟任”为人随和,容易打交道。想发理论文章,找他比找“正职”要合适。

钟任确实好说话,当时“王姓二把手”购买了一条好烟,想要送钟任的。

但钟任以“自己不吸烟”为由,婉谢了对方的“馈赠”。还叫对方拿回去吧,保证会替他发那理论文章的。

那个王姓“二把手”也是个实诚人。当“二把手”的资源本来就少,想“报销”一条好烟,都不容易成功。因此当时想送钟任那条烟,都是这位王姓“二把手”自掏腰包购买的。

钟任婉拒的事儿,令那位“二把手”深受触动。

“二把手”后来也是老老实实把好烟带回去了。就连自己都舍不得吸那么贵的玩意儿,看样子钟任是真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全能网红 最新章节第393章新环境,网址:https://www.k2q.net/155/15558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