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1.06|(2/3)

作品:《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是个好地方。因两座山头离得近,他们面对彼此的一侧又够陡峭,若在这崖底开个山洞,又有成片的树木遮掩,应该很难被人发现。”

好多人都惊奇地看向程咬金,他们想不通这个武痞怎么突然细腻起来。知道他平日装疯卖傻,但俺们敢拍胸脯保证,他没有这等近似谋士的头脑。

不理会周围人质疑的眼神,全当他们嫉妒自己,程咬金继续说道:“微臣施展出诸多武艺才安全下到崖底,果真如猜测般在崖下发现一个山洞,那洞里……。”

程咬金一讲就是一个多时辰,其寻宝过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唬得那些小年轻一愣一愣地。

待程咬金说完,魏征第一个站出来发难,“微臣觉得,既然程将军在拜祭那两口棺木时说过,黄金皆用于百姓为棺中人死后扬名积福德,咱们还是依此言行事吧。一则让程将军不必做那言而无信之人,二则也确该让百姓们知道是受了谁的恩惠。”

比他们早几日归来的李靖,第一个站出来赞同,“关内大旱,圣上减税是关爱百姓。但关外一直不太平,外族骚扰劫掠经年不断,这时候最好按时发军饷以稳军心。”

武将们也跟着嗷嗷,就连平时惯爱捧臭脚的尉迟敬德这次都没帮李世民。

武官叫完,文官也开始发挥。他们列举出诸多要用钱的地方,还隐晦地提了一下太上皇的花销,意思你老子的都那么败家了,你最好适可而止。

李世民很憋屈,身上的王八之气尽散。这些人都把他想成什么妖魔鬼怪了,他倒没想着动那些黄金,就是想借此事销帐,把他之前借国库的那笔钱赖掉。得,瞧着这情况,咱还是啥也别提,慢慢卖皂品还债吧,刷刷下笔记他言行的那位现下还不定在写些什么呢。

这件事情解决完,该谈给棺中人立祠堂的事儿了。那个单间里住的人,从甲胄和面具就能猜出此为兰陵王衣冠冢,那双人间呢?其实结合程咬金的叙述,聪明人都有了正确的猜测,只是谁都不愿先说出来,万一弄错了可要担责任。

想到王珏和孟襄在城门口一搭一合的对话,众人把目光都移到他俩身上。谁知俩人依旧一副坐等看戏的模样,他们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一点儿不觉尴尬,瞧那架势也没打算站出来说些什么。

就在程咬金讲演的那会儿,李总想出诸多可能。

比如,木雕为王、孟两人所有,他们不知从何处得知董逸林也有木雕,才借着孩子的手把藏宝图送给朕,因为朕有能力比董逸林更快找到宝藏。

或者,程咬金从董家发现的木雕,没准是董十娘子从王珏处偷来的呢。待木雕丢失,王寡妇才开始研究木雕,然后从中发现了藏宝图的秘密。因为怕失了脸面,所以不好来找朕直言。

脑补帝头脑中还有多猜测,只是他脑洞再大也没往两个熊孩子身上想。总之,知道两位员工没想跟他抢和氏璧就成,估计他俩是嫉妒自己得到宝藏过来找茬。

思路捋顺后,李世民故作好奇地问道:“方才听王县伯与孟巨子询问卢国公可有打扰长眠之人,这是何缘故呢?”

你装我也装,王珏起身上前大拜,“微臣的老师曾提起过和氏璧之事,他说项羽败死垓下,其手下将他和虞姬的尸身带走埋葬,当时汉军并未阻拦。和氏璧一直在虞姬身上,那个手下怕刘邦在彭城只找到玉玺却不见和氏璧会到乌江来掘坟。遂在乌江附近用他人的碎尸伪装成两人坟墓,而项羽和虞姬连同和氏璧一直葬在刘邦死都想不到的地方--他斩蛇起义的芒山。”

是了,他们也是如此猜测。秦末,项羽率先攻进咸阳,他焚烧宫殿、挖掘陵墓,玉玺被他所得,和氏璧可能也在其手中。随着刘邦一统,只有记载他在项羽的都城彭城内得到玉玺,而和氏璧自此神秘失踪。

也有传闻,和氏璧早已被秦始皇制成传国玉玺。然而,虽传国玉玺在隋末战乱中再次遗失,但很多在隋朝任过官的人都知道,传国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它是用蓝田玉所制,其材质与关于和氏璧的文献记载描述并不相同。

这个故事太大快人心了!殿内无论文武,都喜欢项羽胜过刘邦那样的小人。历史证明,帮那样的人打天下,最后的结果多半是不得好死。而作为官员,他们带入的自然不会是刘邦的立场,而是那些不得好死之人的……。

孟襄跟着证明道:“就是如此,我们学派也有关于和氏璧去处的记载。”

听到王珏和孟襄的先后解释,李世民和大多数人反而安下心来,没想到是最好的一种情况,他们果真不知木雕和藏宝图的关联。

只有房玄龄神色晦暗不明,他可是亲自带着两个熊孩子去的南山,王、孟越是这样撇清关系,他越觉得这里面有大事儿。不敢再按自己的思路继续猜测,直觉告诉自己还是就此打住为好。

只有程咬金不太乐意,俺累去半条命好不容易找到宝藏,这俩人却话里话外说他们早就知道那处有藏有重宝,若早知道他们怎么不去取。

李世民跟程咬金想一块去了,他左右寻思还是觉得有什么不对劲,遂出言问道:“既然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最新章节114|01.06|,网址:https://www.k2q.net/141/14182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