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进与退的思考(1/3)

作品:《春秋狼烟

刚一回晋国地界,赵鞅就听到了智跞在与戎狄交战的过程中俘获大约两万名戎狄人充实到自己的封邑的事情。

气的赵鞅说不出话来,自己辛辛苦苦在外面领兵打仗,人家却很容易就得到那么多的人口。再一想自己当年就是为了要回属于自己的五六千人口,竟然被二卿围困在晋阳长达半年之久,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生气归生气,但是当下的晋国军事还在自己手中,后面的仗还需要他来指挥。面对齐国、郑国以及二卿余党这三股势力,该对付哪一个呢?

赵鞅与诸位将领简单的交流之后决定先打击郑国军队。原因有二,一是郑国本身就在晋国的南边,一旦赵鞅出兵,很快就能够拦截了郑国的退路,使得郑国无心恋战;二是从郑国本身来讲就不想参合到反晋的战斗中去,但是碍于齐国的要求,才勉强发兵。

综合以上因素,赵鞅等人认为只要晋国出兵,郑国肯定会首先退去。只要郑国一退兵,反晋联盟也就会随之瓦解。然后再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方式很快就能够打败其他几路兵马。

很显然赵鞅等人的分析是正确的。当赵鞅的大军开始进攻郑国的时候,郑国为了保存实力,也为了自己的后路着想,没做太多的抵抗就赶紧带兵撤离了战场。毕竟郑国作为一个二等国家,要跟晋国这样的中原大国抗衡,他的心里也是没底的。

郑国退兵之后,赵鞅即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兵杀向潞地,这里是高强、籍秦带领二卿封邑上的叛军进攻的地方。没有了郑国军队的配合,剩下高强与籍秦带领的二卿家族兵马根本就不是赵鞅正规军队的对手。虽说籍秦也是有名的将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赵鞅的正规军,很快就败下阵来。高强、籍秦无奈只好再次逃往朝歌。

接连打败了郑国和二卿的叛军,现在就剩下齐国这个最难啃得骨头了,赵鞅知道这才是晋国大军要面临的真正敌人,他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对策。

“报———,主帅,齐国大军已经撤离百泉,退回到齐晋边境上。”

???

“嗯?”

听完探马的禀报,赵鞅疑惑的望着身边的韩不信等人,“这是怎么回事?”

原本已经做好跟齐国大战一场的准备,谁也不曾料到突然之间齐国的大军竟然退回到了齐晋边境之上,这令赵鞅有些摸不着头脑。

“主帅,齐国的左膀右臂已断,齐公杵臼担心自己孤立难支,所以就先自己撤了。”韩不信听罢说道。

齐国竟然会自己退兵?

强大的齐国会自己主动退兵?

赵鞅有些不太相信,微微的摇摇头,轻轻的叹了口气。

虽然他不太相信,但事实上人家齐国就是自己退兵了。赵鞅也该歇歇了。

经过大半年的战斗,双方都已经是人困马乏,加之时间一长,将士们思亲想家,赵鞅决定军队休整一段时间。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赵鞅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绛都。

利用休整的时间,赵鞅对未来的战局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为什么就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呢?为什么就不能消灭二卿呢?

没有了董安于的帮助,赵鞅经常一个人待在书房或者站在花园里静静地思考。经过好长时间的反思赵鞅的思想有些变了,他逐渐认为讨伐二卿绝对不会是短时间事情,必须做长期打算。

一是外国反晋势力相当强大。虽说现在赵鞅还没有真正与齐国交战,但是他清楚知道齐国始终在这件事情上施加影响力。如果没有齐国的频频动作,郑国、宋国等国家是不敢直接与晋国为敌的;如果没有齐国的资助,二卿也不会坚持这么长的时间。

二是范氏、中行氏在晋国的根基太深,一时之间要想彻底消除二卿的影响还很有困难。毕竟范吉射的父亲曾经是晋国的执政,而中行寅的父亲中行吴虽然没有当过执政,但却是晋国著名的将领,曾带领晋军从戎狄手里夺得大片的土地。这两家在晋国孕育长达百年,其家族势力在世卿世禄的滋润下早已根深蒂固,党羽遍布全国各地,朝中不乏帮助他们说话的人。不动根系,大树是很难扳倒的。

三是范氏的国际地位极高。外交是范氏家族的强项,范氏与周王室的刘氏、鲁国季孙氏、宋国戴氏、郑国罕氏建立了一系列国家连锁关系。尤其是目前在周王室执政的刘氏家族更是与范氏关系不一般,两家世代通婚。虽然说现在周王室已经衰落,但是作为宗主国的影响还在,所以每次当范吉射、中行寅快要完蛋的时候,总会有国家出来帮忙,这其中不乏刘氏在王室的运作。

四是自己的内部不稳。对于董安于的死,赵鞅一直心存疑虑,当天的事情看似范皋夷在朝堂上对自己发难,但是背后似乎还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支撑,不然就以范皋夷个人,他是没有那么大胆量的。而这个支撑范皋夷的人赵鞅一直在怀疑是智跞。

其中的原因赵鞅也很清楚,那就是自己极力反对范皋夷进入六卿行列,进而引起智跞和范皋夷对自己的不满,最后才把矛头对准了董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春秋狼烟 最新章节第45章 进与退的思考,网址:https://www.k2q.net/0/8/46.html